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礦床學
MINERAL DEPOSITS 
開課學期
95-2 
授課對象
理學院  地質科學系  
授課教師
陳正宏 
課號
Geo5095 
課程識別碼
224 U2330 
班次
 
學分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 
上課地點
 
備註
限學士班三年級以上
總人數上限:20人 
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內容
本課程闡述礦床學的基本概念、基礎理論以及礦床的形成作用和形成條件,分析各種成因類型礦床的地質特徵及其控礦因素。同時根據近代礦床學的發展,介紹成礦物質的來源、礦床成因和成礦階段的特點,以及成礦模式、成礦系列和礦床時空分佈及與地體構造之關係等觀念,並介紹世界典型及中國大陸有名的礦床實例。
課程大綱主要分為緒論、金屬礦床、非金屬礦床,並涵蓋小部分可燃有機礦床。礦床的形成是多種地質作用的綜合結果,礦床學故與其他地質學科有密切關聯,除了本科系的必修課程外,建議有興趣者可先修習地球化學導論,以瞭解成礦元素遷移富集條件的理論基礎。
 

課程目標
內容
本課程闡述礦床學的基本概念、基礎理論以及礦床的形成作用和形成條件,分析各種成因類型礦床的地質特徵及其控礦因素。同時根據近代礦床學的發展,介紹成礦物質的來源、礦床成因和成礦階段的特點,以及成礦模式、成礦系列和礦床時空分佈及與地體構造之關係等觀念,並介紹世界典型及中國大陸有名的礦床實例。
課程大綱主要分為緒論、金屬礦床、非金屬礦床,並涵蓋小部分可燃有機礦床。礦床的形成是多種地質作用的綜合結果,礦床學故與其他地質學科有密切關聯,除了本科系的必修課程外,建議有興趣者可先修習地球化學導論,以瞭解成礦元素遷移富集條件的理論基礎。
 
課程要求
成績評量方式
以期中考及期末考的平均分數為主(佔70%),平時表現(上課問答及作業)為輔(佔30%)。
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 
指定閱讀
 
參考書目
教科書
(1) A. H. G. Mitchell and M. S. Garson "Mineral deposits and global tectonic settings": Academic Press. (2) Mead L. Jensen and Alen M. Bateman "Economic mineral deposits, 3rd edition": Wiley, New York. (3) F. J. Sawkins "Metal deposits in relation to plate tectonics, 2nd edition": Springer-Verlag. (4) Anthony M. Evans "Ore geology and industrial minerals, 3rd edition": Blackwell Sci. Pub., Oxford. (5) M. Vanecek "Mineral deposits of the world": Elsevier. (6) J. R. Crag and D. J. Vaughan "Ore microscopy and ore petrography, 2nd edition": John Wiley and Sons. (7) 宋叔和主編“中國礦床”,上、中、下共三冊。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 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無資料